什么是优秀的结构?

衡量机箱的好坏大抵有两个指标,一是做工用料的优劣程度,二是结构的合理程度。一般来讲,ATX机箱不用特殊设计,就能有合理的结构。但M-ATX和ITX机箱为了压缩体积,就会在内部进行特殊设计,这也特别考验厂商的设计能力。

而衡量结构的好坏主要是通过检验其兼容性和散热能力。对于兼容性来讲,主要是散热器,显卡和电源的兼容性。要想有很强的兼容性,大概要满足以下几点。

  1. 支持165MM高度的散热器。
  2. 支持30CM长度的显卡。
  3. 支持15CM长度的电源。
利民Silver Arrow IB-E Extreme
利民Silver Arrow IB-E Extreme

利民Silver Arrow IB-E Extreme 高163MM。风冷之王。

利民True Spirit 140 Direct
利民True Spirit 140 Direct

利民True Spirit 140 Direct 高161MM。非常高性能薄单塔。

华硕Strix GTX1080
华硕Strix GTX1080

华硕Strix GTX1080 长29.8CM。

索泰GTX1080至尊Plus OC
索泰GTX1080至尊Plus OC

索泰GTX1080至尊Plus OC 长30CM。

海韵X650
海韵X650

海韵X650,长15CM。大多数ATX电源长度为14CM。

满足以上三点,就能获得良好的兼容性了。至于散热能力则很难量化,对于ATX中塔机箱,散热一般都不会太差。但对于小机箱,因为空间小,设备拥挤,风扇位少很多时候散热能力不太理想。

典型ATX机箱结构的发展历程

要想了解小机箱为什么难以兼具兼容性,散热能力和小体积。我们要先看一下机箱的发展。在2003年,INTEL提出了CAG1.1规范,38°机箱在这个规范下应运而生,所谓38°机箱就是指在CPU散热器2CM处,气流温度可以控制在38°。当然这个规范的实用性有待商榷,但在这个规范之下催生了以下结构的机箱。并整个机箱结构的发展影响深远。

我在网上随意找了一下图,加工了一下。简单地说,就是电源上置共享机箱风道,整体右进左出。

这种机箱侧板还有CPU位置导风罩,显卡位也有开孔。

随着CAG1.1规范逐渐被TAC2.0规范取代,CPU位置的导风罩被取消(吐槽:恐怕INTEL设计导风罩的时候只考虑了INTEL原装散热器吧。),侧板位开孔变得更大,CPU和显卡的开孔连在了一起。
现在的机箱又引入了背板走线和电源下置独立风道这两个概念。时至今日大部分ATX中塔机箱都是这样:

海盗船600T
海盗船600T

图为海盗船600T,我把图加工了一下。这是现在中塔ATX机箱比较标准的结构。电源下置,背板走线,风道总体右进左出,机箱上下有可选风扇位。

那么可以看到上图的机箱,电源有近乎无限的兼容性。显卡可能会碰到硬盘(600T比较大因此基本上不存在,很多ATX中塔机箱没这么大),所以硬盘笼采用可拆卸设计即可保证显卡的兼容性,而CPU散热器的限高则取决于机箱的宽度。也就是说机箱如果比较胖,就会有很好的散热器兼容性。

百花齐放的M-ATX机箱结构

但是小机箱(MATX或ITX机箱)是这样的吗?完全不是这样的,小机箱没有类似的公版设计。采用这种设计的小机箱也 不是没有。

安钛克Mini P180
安钛克Mini P180

所以为了缩减体积,就必须改良甚至抛弃传统的结构。在传统结构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抛弃了使用率很低的5.25位,3.5位HDD也在逐步被淘汰。

乔思伯RM3
乔思伯RM3
乔思伯RM3结构图
乔思伯RM3结构图

这是乔思伯RM3,三围(宽/深/高)21.5cmx33.6x39.8cm,CPU限高17CM,显卡限长31CM,电源限长16.5CM。兼容性非常不错。

可以看到RM3是传统的结构,但彻底抛弃了5.25和3.5位。硬盘直接安装在机箱壁上。其高明之处就在,在体积、兼容性和散热这三个维度上,得到了很好的平衡。同时,电源区做遮挡设计,让非全模组并且定制线的电源,也能获得较大的美观程度,大大的提高了侧透的实用性。

银欣TJ08E
银欣TJ08E
银欣TJ08E结构图
银欣TJ08E结构图

这是银欣TJ08E,三围(宽/深/高)21cmx38.5cmx37.4cm。CPU限高16.5CM,显卡限长33.6CM,电源限长16CM。难能可贵的是还保留了5.25和3.5位。前方还带有一枚18CM的穿甲弹风扇,整体结构堪称完美。

不得不叹服银欣的设计功力,TJ08E将传统机箱左侧安装改为右侧安装,这样主板需要自然旋转180° ,这时CPU的位置就会调转一个头在机箱下部,18CM穿甲弹风扇就能覆盖到整个主板区和硬盘区。

银欣SG09
银欣SG09
银欣SG09透视图
银欣SG09透视图
银欣SG09侧视图1
银欣SG09侧视图1
银欣SG09侧视图2
银欣SG09侧视图2
银欣SG09结构图
银欣SG09结构图

这是银欣SG09,三围(宽/深/高)22cmx35.4cmx29.5cm。CPU限高16.5CM,显卡限长33.7CM,电源限长18CM。结构为放弃5、3.25位,电源前置,存储背置(这里盗了一张超能的图来展示存储区),风道为顶进、侧进后出,上置18CM穿甲弹风量很强,侧面也有9cm/9cm/12cm帮助显卡散热,甚至背后还有1枚8CM风扇帮助存储区散热。

SG09毫不夸张地说,做到了MATX结构的极限,在尽可能缩减体积的情况下,兼具了极强的兼容性和散热能力,SG09的散热能力足以让很多大机箱都汗颜 。这就是银欣设计能力最为淋漓尽致的体现。体积、兼容性、散热器能力三个维度都可以拿近乎满分。

完全重构的ITX机箱结构

如果说MATX结构还可以继承ATX的遗产,ITX则将整个结构做了重新的设计。

Fractal design Node304
Fractal design Node304
Fractal design Node304俯视图
Fractal design Node304俯视图

这是Fractal design Node304,三围(宽/深/高)25cmx37.4cmx21cm。CPU限高16.5CM,显卡限长31CM,电源限长16CM。机箱结构方面,将传统机箱把主板安装在侧板改为安装在底部,这样调整就能在保持卧式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的缩减机箱的高度。同时前置2x8cm风扇,后置12cm风扇,也能保证合理的风道,因为显卡的散热器直接面向侧板,所以在侧板开孔就能保证显卡的进气。

ITX卧式机箱首推Fractal design Node304,整体结构设计非常出色。体积得当,散热合理,兼容性强,在ITX机箱上很少有完成度如此高的产品。即便是银欣的SG08/11/12/13等等卧式机箱,因为没有改变主板的安装位置,也就很难做好散热器的兼容性。

乔思伯VR1
乔思伯VR1
乔思伯VR1结构图1
乔思伯VR1结构图1
乔思伯VR1结构图2
乔思伯VR1结构图2

这是乔思伯VR1,三围(宽/深/高)23.8cmx23.9cmx39.5cm。CPU限高19CM,显卡限长30/32CM(取决于底部是否安装风扇),电源限长17CM。机箱结构方面,VR1直接采用了垂直风道的设计。主板主体+显卡占据主体空间的3/4,电源占据剩下的1/4。存储位采用了乔思伯惯用的壁挂设计。虽然受限于底部仅仅12CM风扇进气,整个垂直风道的散热效能不如预想中的强劲,但也聊胜于无。(部分显卡散热器的热管中的液体会受到重力作用,影响液体回流,导致热管效能大幅降低。)

银欣作为垂直风道的发明者,早在2012年就推出了FT03MINI,但为了实现垂直风道,FT03MINI牺牲了很大的兼容性。而乔思伯VR1兼容性良好,虽然有点高,但是占地面积特别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占地面积要比高度来得宝贵,所以体积控制也算得当。

其实写到这里,大家已经对优秀的结构有了定论。只要兼容性优秀同时具备一定的散热能力的结构就是好结构。如果是小机箱,再尽可能的缩减体积,就是非常优秀的结构了。

尽管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机箱的外观难以评价其好坏。但结构的优劣却是能客观衡量的,希望大家在挑选机箱(特别是小机箱)的路上不要光看外形,同时也要注意内部结构,毕竟内部结构直接的影响到了实用性。也希望大家能够挑选到一个好的机箱。

我将在后续的文章中,逐步的探讨机箱或者电脑的其他方面,希望能为大家做出一点小小的贡献。